
佛陀善於觀機逗教,對執空者說有,對執有者說空;對於能夠依教奉行的弟子,耐心給予調教;對於不能依教奉行的弟子,也方便加以攝受;對於懈怠不知精進的弟子,激勵他上進;對於過分剛猛的弟子,則教以緩和。因此,經中記錄的佛的教法多種多類,所謂「八萬四千法門」以適應不同的心靈需要,但當中蘊含的教義同樣深奧廣大。其實,佛陀之所以為佛陀,不因他是王子出家、修苦行或者說法,是因他體悟了「緣起」正法。「諸法因緣生,諸法因緣滅」。能夠體證緣起、在生命中實踐緣起者,唯有人類。人性當中含攝一分佛性,若能將這分佛性擴充、淨化,即能與佛同等。佛經說人有三特勝,所以佛特地在人世成佛,教化人類。三種特勝是:一、憶念,「人」在印度話中,是「憶念」的意思。千百年來的經驗,都能因人的憶念能力而傳下來,一切文化,科學發明,都是依着過去經驗的憶念、累積,而後能日漸進步,日漸發明。二、梵行,即能夠克制情慾的衝動,為了大眾的利益,寧可犧牲自己。三、勇猛,人擁有一定的決心與毅力,為着達到目標,可以忍受極端的痛苦、克服無比的困難。這三種特勝,用以作惡,便加深人類的苦痛,用以向善,就等於大智、大仁、大勇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